“重启”的武汉,你好!
2020-04-09 08:54:36 来源:《长春日报》
这是注定将载入史册的重要时刻: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人员凭健康“绿码”安全流动。
经过76天的举国拼搏、900多万人的顽强坚守,作为全国抗疫决战决胜之地,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标志着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7日深夜,在武汉西高速收费站,记者看到不少车辆提前在此等候。8日零时许,匡后尧驾车驶出武汉西大门,他说:“我们都对这一天期盼已久。”
武汉正在不断恢复“九省通衢”的活力。零时50分,经停载客的首趟旅客列车K81次缓缓从武昌火车站驶出;7时22分,复航起飞的首班客航MU2527从天河机场飞往三亚。
长江大桥桥头,车潮的涌动与火车的轰鸣、轮船的汽笛一道,奏出“重启”交响曲。东湖春和日丽,光谷复工繁忙,大街小巷中,有的市民“过早”时一边等候那碗最爱的热干面,一边互道“好久不见”……
在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截至4月7日24时,武汉已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0008例,治愈出院46991例,现有确诊病例降至445例。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武汉“封城”有效阻断了疫情蔓延,赢得了时间,也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积累了经验。(据新华社武汉4月8日电)
100天的较量
滚滚长江水,巍巍黄鹤楼。
这里是决胜抗疫的主战场。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自去年12月30日武汉发布针对疫情的首个紧急通知以来,这场突如其来、举世关注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已持续整整100天。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国各地勠力同心、星夜驰援,英雄的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战“疫”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武汉已经“解封”,逐步恢复往日容颜。
回顾战“疫”中的日日夜夜,无数难忘时刻,永远令人铭记。
疫情突发:“有人传人现象”
“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除非极为重要的事情,一般不要去武汉。”
在1月20日国家卫健委组织的一场高级别专家组记者会上,钟南山院士代表专家组发出警示通报。
此时,距武汉市卫健系统上报首起“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已有20多天。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最早判断并上报新冠肺炎疫情——2019年12月26日,她陆续接诊多例奇怪的肺炎病人:一对老两口,伴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CT显示肺部异常。随后又接诊4个类似病例。经历过“非典”的她,敏锐感受到潜在的危险。12月27日和29日,她两次上报疫情。
此时此刻,一场超出人们想象的疫情正在袭来。
12月30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向辖区医疗机构发布《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次日,中国疾控中心一早派出专家赶到武汉。2020年1月8日,国家卫健委专家评估组初步确认新冠病毒为疫情病原;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新冠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疫情,肆虐蔓延。
武汉封城:按下“暂停键”
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头一回不见车水马龙、熙攘人群,只有空荡荡的街巷、呼啸而过的风声。
这是江城武汉按下“暂停键”,处于“封城”状态中的景象。
1月23日凌晨,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自当日10时起,武汉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武汉疫情防控事关全局。“九省通衢”,武汉是全国高铁与高速公路枢纽,人流南来北往。春节临近,任由被感染群体四处流动,后果不堪设想。
封一座城,护一国人。
原本阖家团圆的春节,被彻底改变。看疫情代替了看春晚,微信向亲友探询安康代替了春节的祝福。
世界卫生组织赴中国考察专家组负责人布鲁斯·艾尔沃德说,武汉人民“令人心碎”,又“让人动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一种巨大的责任感。
举国驰援:与时间赛跑
41架次,近6000人!
2月9日,这是疫情防控以来武汉天河机场最繁忙的一天。
从凌晨1点50分最早一架包机落地,直到深夜23时50分,一架架飞机,载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人员,载着来自各地的328.1吨防疫物资,昼夜不息、驰援湖北。
白衣执甲、尽锐出征!
全国各地共选派330多支医疗队,超过4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其中,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科、循环内科的专业人员就达到了16000多人。
驰援!院士们带队,冲锋在最前线——
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发生之际提醒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自己却毅然坐上了前往武汉的高铁。他还多次视频连线医疗救援队,指导开展救治工作。
73岁的李兰娟院士,2月11日穿上写着“武汉加油”四个大字的防护服,进入收治重症病人的ICU,逐一分析患者的病情。
王辰、张伯礼、陈薇、黄璐琦、乔杰、仝小林……一位位院士“逆行”而来。他们是院士,更是战士!
战“疫”,无数人挺身而出,微光成炬,照亮江城。
得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急缺人手,告别家人,日夜兼程,4万多名建设者八方赶来,援建“两山”医院。荒芜之地,成如火如荼的工地。
捐钱捐物,爱如江水奔腾不息流向武汉。
中央确定全国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各市州,各路精兵强将星夜集结,奔赴前线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紧缺物资。
截至3月5日,湖北省已累计分配医用防护服460万件以上、N95口罩900多万只、医用外科口罩6000多万只。
截至4月5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共接收社会捐赠款超过16.9亿元。
武汉,不是“孤岛”;武汉,从来都不是孤军作战。
拉网排查:着力“应收尽收”
遏制疫情,关键是切断源头。
一场拉网式大排查,吹响了武汉阻断疫情扩散的总攻战号角。
4.45万名党员干部职工,下沉到13800多个网格参与排查工作;1.9万名民警加强值守,成为防控前沿的尖兵。
2月16日,武汉再次部署开展为期3天的集中拉网式大排查,摸清底数,推动落实“确诊患者百分之百应收尽收、疑似患者百分之百核酸检测、发热病人百分之百进行检测、密切接触者百分之百隔离、小区村庄百分之百实行24小时封闭管理”等“五个百分之百”,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从一个患者,到一个家庭,到一个小区,再到一个片区……随着网越拉越大、越织越密,“四类人员”终于得到分类安置。
防控壁垒日益牢固,民生保障同步夯实。
越是黑暗的地方,光芒就越是耀眼。武汉人,如同钻石的每一个切面,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防控战大疫,让全国全世界看到了武汉人民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
全力救治:与病魔较量
生命至上,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战斗时刻不断。
应对床位不足,“封城”第二天,火神山、雷神山医院1月24日相继开始建设,十多天建成,创造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但“两山”医院的2600个床位,收治能力依旧有限。
关键时刻,征用一批体育馆、会展中心、培训中心等大空间场馆,改造成方舱医院,成为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关键之举。
2月3日,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三个方舱医院连夜开建,仅仅用一天多的时间,三个方舱医院投入使用,一共可提供3000多张床位。
“方舱医院以往没有采用过,是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与医疗的一个重大举措。”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这样评价方舱医院。
方舱医院成为托起生命的“希望之舟”。一个月内,武汉市完成16家方舱医院改建,86家定点医院改造,新增6万多张床位,相当于新增60多家三级医院的床位数。2月下旬,“人等床”的危急局面,终于转变为“床等人”。
组建院士巡诊团队,成立联合专家组,集中讨论死亡病例、7次修订优化救治方案,组织插管小分队……一项项探索临床应用,一个个生命得以挽回。
驱瘟有“剂”。中西医结合,成为救治一大特色。湖北省共有超过6万名确诊患者使用中药,占比达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从1月底的不足5%,到现在已经超过93%。武汉新冠肺炎累计治愈率一路攀升。到目前,武汉累计出院患者达4.69万人。
3月10日,16所方舱医院全部“休舱”;3月18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首次为0……
城市复苏:按下“重启键”
战“疫”,艰苦卓绝;曙光,逐渐显现。
历经百天的隐忍与等待之后,武汉,按下了“重启键”——
3月22日,武汉市27个过江桥梁防疫检测点和主城区近80个防疫检查点全部撤除;
3月23日,武汉公交集团部分公交线路实际演练,110余路公交车上街试跑;
3月25日零时起,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
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
渐暖的春日中,一切的坚持都有了意义;寂静了许久的城市,正在逐渐恢复到熟悉的模样。
武汉,正在向着希望出发!(据新华社武汉4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