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责任大于天——《长春日报》记者苑丹

2017-09-06 14:22:17  来源:长春日报社

        苑丹.jpg

采访市民。

        我是《长春日报》记者苑丹,2000年7月,我进入长春日报社,成为一名新闻记者。十七年来,我一直以饱满的热情、审慎的态度投入到新闻采访工作中去,用新闻的视角,记录这座城市的变迁。

        普利策奖的设立者约瑟夫·普利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地发出警告。”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很幸运,在我的从业生涯中,就有一次引以自豪的“观察与瞭望”,每每想起总令我心潮澎湃。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故事就是“一篇稿件价值586万元”。
        2006年年底,一份长春市地税局刊发的欠税公告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欠税企业名单中,“房地产公司”赫然占了大半。这个发现令我震惊:要知道,在那个房地产市场火热的年代,“开发商”是财富的代名词,他们为什么会集体欠税?
        经过深入采访,我采写的文章《房地产为何成“欠税大户”》刊登在《长春日报》头版。这篇文章就像一根导火索,迅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税务报》、《中国财经报》等国家级媒体相继转载,各地方媒体纷纷以此为题报道本地房地产欠税问题。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批示,地税系统迅速出击,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场以清缴房地产行业欠税为主题的专项行动,在当年年底前的一个月查补欠税586万余元。
        如果说,这篇报道体现的是记者舆论监督的责任担当,那么,在我走上特派记者的岗位、负责市长的政务报道后,就更感到责任之重大。
        跟着市长报道,节假日就甭想了。每逢节假日,市长都会例行慰问,只要市长在一线,我就在一线。但是,两年的采记经历告诉我,特派记者难的并不在辛苦,市长的政务报道不同于一般报道,既要有政治责任,又要有政治高度,所以就需要记者有真功夫,需要思考,更要善于表达。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二个故事是“特派记者的考验”。
        新市长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一汽集团现场办公,为一汽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在长春,一汽的分量众所周知,此次调研既是地方政府对一汽的服务与支持,也希望一汽能够深耕大本营。那么,落实到报道上应该如何把握这一分寸,这是个难题。
        在一上午的调研中,我一边不停地记录一边琢磨报道角度。突然市长的一句话“日常中不打扰,需要时一定在”打动了我,这也成为我此篇报道的主题。我以“一个企业与一座城市,水乳交融、唇齿相依——这就是一汽与长春。所以,一汽集团成为刘长龙任长春市长后“最想去的地方”开始了这篇报道。文章既表达出长春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支持一汽发展的态度,也表达了对一汽全力建好长春这个“大本营”“根据地”的期望。
        从业十七年来,一次次风雨中的出发,一次次寒夜中的归来,一次次重大任务的承担,一次次秉笔直书的辛劳,使我对记者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感谢记者这个职业,她让我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让我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让我的人生闪耀光辉。我记录过长春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记录过联合国大会上的中国声音;我记录过中国高速动车组的诞生,也记录过“中国金名片”开往世界杯的“中国地铁”;我记录过困难群众拿到保障房钥匙时热泪盈眶,也记录过这座城市改善民生的良心账单……这些记录定格了城市历史,也丰富了我的人生。
我热爱新闻事业,我享受采访带给我的思考,我深深知道肩上的责任,她时时激励着我,为我生存的这片土地坚守,为我热爱的事业奋斗。

官方微博
友情链接  

长春晚报 | 长春新闻网 | 长春文明网